摘要:主体程序实验是指将细胞等生命体作计算机及计算机程序(主体性程序)化理解,并通过计算机技术打开细胞等生命体信息库,进而实现生命主体程序信息的复制、剪切、转移的技术实验。主体程序就是基于生命的形成过程,而自然形成的具有特定语言编码的指令排序,是通过环境的激发而自动运行的指令程序。生命精神的实质就是主体程序
实验目的:用计算机数字技术打开生命体的信息库,验证生命精神的主体程序实质和存在方式,从而根本性地揭示精神的秘密,并由此揭示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因。
abstract: The Subject program experiment is to point to will cell organism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computer and computer program (Subject program), and throug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opens cell organism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achieve the life of the Subject program copy, shear,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experiment. The Subject program is based on the life of the program forming proces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particular language code instructions sorting, is through the environment and automatic operation instruction stimulate program. The essence of the life spirit is The Subject program.
The purpose: use computer digital technology opens cell organism databases, Validation of the life spirit essence and the way of existence Subject program ,And to reveal the fundamental spirit of the secret, and discloses the ultimate cause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人类关于精神的实质众说纷纭。早期的人类把精神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寓于人的肉体之中并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灵魂的活动;古代唯物主义者强调则往往把意识或者灵魂说成是某种物质,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是由精细的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宗教认为,灵魂是一种单纯的精神实体,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超越物质自然的客观存在和世界本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现代心理学认定意识是赋于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上述关于精神的见解可谓精彩纷呈、莫衷一是,然而他们一个共同的缺陷在于:仅仅把精神作现象性的简单描绘或模糊表征,或者将精神作形而上学的“超自然”解释,而并没有准确实证地描述出精神的存在方式和结构状态,即没有现实性地指出精神的根本所在。因此,事实上,人类至今仍然尚未揭开精神之谜并把握住精神的实质。那么,精神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哪?人类将如何才能解开自身的精神之谜哪?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实验课题——主体程序实验研究课题即将彻底揭示精神之谜。
精神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一定来源于客观现实存在而非“超自然”,并且具有其现实的存在方式和结构状态。主体程序实验将从实证的角度上最终揭开精神之谜,明确地证明:精神的实质就是主体程序!
一 精神的实质就是主体程序
35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细胞。众所周知,生命体的基本生存单位是细胞,而细胞则是由蛋白质等复杂有机大分子演化而来的。蛋白质的合成需核酸的信息(指令),核酸的合成又需要蛋白质(酶)催化。生命酝酿过程初始,由于互动,类似于蛋白的复杂有机大分子会将自身信息与核酸的碱基对形成对应关系。脱氧核糖核酸(DNA)就是核酸的一种,通常由两条盘旋的链组成,而这两条链分别包含4种不同的碱基核苷酸,分别以A、T、G、C表示,碱基分子具互补配对的特性,即A和T、G和C能互相识别并以化学键相连,这种特性促进了DNA两单链的紧密结合。而这种对应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程式化,最终使核酸的排序成为类似于蛋白的复杂有机大分子的标识码,这样,真正生命意义的蛋白质和核酸就产生了,它们也业已形成了维持其存在的一致倾向性,这种维持其存在的一致倾向性使其呈现了一种不同于自在的生存性即生命性。其时,程式化的对应关系便也因此终于质跃为具有生命活力的具有自主性的主体程序。这样,通过物质的反应性和适应性(类程序)两个阶段,大自然终于进化成具有程序指令的主体程序及其自主组织了,主体和作为主体性存在的生命同时得以诞生,宇宙开始萌发出以主体程序为本质的精神。与此同时,蛋白质与核酸也通过程序化的的绑定获得了生命力,并由此最终会分化具有出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细胞因主体程序而呈现出生命活力,生命的本质是主体程序。于是,自在质跃为生命体(参阅《在之演化》)。
主体程序就是基于生命机体的形成过程而自然形成通过特定语言编码的的指令排序,是通过环境的激发而自动运行的指令程序。而就统一信息论而言,程序是以有序物质为载体的具有指令性功能的有序能量统一体,并彰显为指令序列的信息统一体,故主体程序的实质也可以这样界定:具有自主指令性的有序能量统一体,或者说是具有自主指令性的有序信息统一体,他是以有序物质为载体的。主体程序形成的主体程序以生命体为载体,但本身具备非物质性,这使我们由此而找到了精神产生的现实根源和实质:主体程序运作过程对外彰显为精神性,精神的实质也就是主体程序,即具有自主指令性的有序能量统一体(或者说是具有自主指令性的有序信息统一体)。这样,主体、主体程序、生命体、精神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他(区别于纯自然的它)们均是宇宙长期演化到蛋白质和核酸阶段后,由量变而最终质跃的必然结果。
生命的指令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操作的主体性程序。我们还没有搞清生命程序的编程方式,但由于生命体毕竟也仅仅是人类可以感知的物质存在,而不是超自然的不可感知的存在。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肯定生命的主体程序的编程也肯定不会超越物质的物理或化学的方式,而且为了协调一致,生命的主体程序也应该形成一套具有严密合理性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编程语言。因此,生命程序与计算机程序都应该是基于物质存在的一种编码程序,他们的编码方式可能不同,但具有实质上的共同性。生命的指令程序从一开始就是主体的,否则,他无法运行程序,这一点使其大大超过了现阶段的计算机,生命的指令程序仅在运行速度上低于计算机。生命的指令程序之所以是主体的,根源于他的无奈,他只能从自然的演化中形成并在自然的演化中造就自己的主体性。
主体程序彰显为精神,精神的实质就是主体程序。生命体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功能性,构筑了自动获取能量的功能体系;2、生存性,主体具有维持自己生存的本能,会通过适应环境自行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调节,这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的适用性调节上,如刺激调节、安保调节、生长调节、活动调节等;3、繁衍性,主体能通过基因遗传的方式复制自己的程序片段以体现主体我的延伸。仅仅这三个特征就足以说明生命我对自在的完全超越性,他是一种不同于自在的在体。生命体的上述三个特征支撑着生命体演化的始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推动主体程序的演化。细胞上述三个功能性特征还应是建立在程序的最优化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生物的主体程序总会自动调节,按照适合于自己生存的最优化方向进行内化发展,这是由宇宙的正向演化规律和生物进化的优胜劣汰规律规定的。根据最优化特征,我们就可以解释史前动物形体逐渐变小的原因,从而搞清楚恐龙消失的原因并非是基于偶然的灾变,而是由于大型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内化质变出一种更加优秀的主体程序,而这种主体程序需要摆脱庞大的身躯才能高效运行。
生命体诞生后,宇宙进入了质料完全不同于自然存在阶段的更为高级的新型演化阶段。此时,宇宙的演化业已分化出一种不同于物质实体外化的更为高级的演化方式——内化(主体程序的演化),不再是单一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外化方式。生命体诞生后,由于主体程序内化的参与,使其演化更趋合理完善,演化速度也明显提高了许多。宇宙便在主体程序内化和生命体外化(进化)的双重作用下,展开了以生命为主导的极其灿烂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精神内核的自发的主体程序展现了自主程序、主动程序、自为程序、自觉程序等四个阶段,最终通过主体程序的不断内化并对动物心理活动的超越而形成人类自我精神,使宇宙被赋予了思维、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等精神内涵。人类精神的实质是高级主体程序,高级主体程序的运作就体现为人类的心理活动。
二 主体程序采取二进制方式
自然演化和自然选择的将最终使程序性和主体性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主体程序。出于自然演化的最基础性功效的原因,生命主体程序的最佳指令序列方式也只能以“0”、“1”的二进制方式存在。
1、二进制方式是自然演化生命体的的直接方式。
二进制的优点是容易表示、运算规则简单、设备简单。在元器件中,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元件(如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继电器的接通和断开,电脉冲电平的高低等)容易找到,而要找到具有多种种稳定状态的元件来对应多进制的个数就困难了。我们知道,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采取的是十进制方式,但这种进位制方式很快因其繁琐复杂、效率低而被放弃了。这样看来,作为智慧的人类尚且感到多进位制繁琐,而生命体是由自然演化而来的,其自然演化的过程没有任何智能成分,当然就更不可能自行自然演出出多进位制的程序序列方式的,故最大的可能性只能采取物质世界最简洁的、最直接的二进制方式。
2、二进制程序序列方式是生命主体程序的最具功效、最准确的优化方式。
计算机工作的时候,电路通电工作,于是每个输出端就有了电压。电压的高低通过模数转换即转换成了二进制:高电平是由1表示,低电平由0表示。也就是说将模拟电路转换成为数字电路。这里的高电平与低电平可以人为确定,一般地,2.5伏以下即为低电平,3.2伏以上为高电平。
生命体是由自然演化而来,其程序表达的最具直接性的来源也是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由各种能量所形成的电流,这些电流也自然会基于生命的适应性需求以最简单的方式而被划分低电位和高电位,并被表述为“0”、“1”两种进位制要素。另外,由于宇宙1百多亿年的适应性演化,发生于细胞的低电位和高电位将逐渐会局限于一个非常恰当的阈值且由此赋予细胞具备了远比计算机更为准确合适的运行结构,从而使细胞等生命体的主体程序在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等作用下,不断处于越来越高级的高效和优化水平,这使得二进制程序序列方式被不断优化并固定下来。二进制形成后,生命体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越来越高级的组合,从而形成了越来越高级的生命形态。由于生命体电位阈值的局限,使得生命体体征一般表现为比较稳定、体温适中且温差相对较少。
3、细胞的指令程序可能采用二进制方式
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它们共同组成了细胞中的超级CPU,正是基于这个超级CPU,细胞中的主体程序才得以产生。细胞的主体性主要是通过染色质的指令功能才得以体现的,并实现对整个细胞的运算、判断、生存运作、信息储存以及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传递等控制功能,而其指令则主要是由其核酸双螺旋条上所形成的逻辑电路形成并发出。
核酸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核酸双螺旋结构通过两条链间的配对碱基形成的,这种结构就像TTL晶体管逻辑电平信号系统(如下图),并很可能通过其逻辑电路的电位储存和表达遗传信息。由于只能形成嘌呤与嘧啶配对,即腺嘌呤-胸腺嘧啶(A-T)对,形成2个氢键;鸟嘌呤-胞嘧啶(G-C)对,形成3个氢键。因此,G与C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定,这就可能造成了不同配对的电位差异:(A-T)对形成高电位,(G-C)对形成低电位。这样,DNA中的 (A-T)和(G-C)便可用以分别表达“1”、“0”信号并作为“1”、“0”信号的载体;RNA中的(A-U)和(G-C) 可用以分别表达“1”、“0”信号并作为“1”、“0”信号的载体。由此,细胞就能形成以碱基对为载体且具有一定字长的二进制程序指令。
在所有细胞内,储存于DNA中的遗传信息都指导着蛋白质的合成,DNA以“遥控”的方式来管理细胞,它通过指令细胞制造蛋白质来工作,而遥控的主要介质就是DNA所发出的由“1”、“0”所组成的二进制编码指令。DNA还含有整套控制细胞所有活动的指示,在细胞分裂前,这些指示通常会被复制成完全相同的另一套,以传给新细胞,这个过程称作DNA复制。DNA含有整个生物体的遗传基因(这个基因的密码现在已能解读),DNA的每个基因都是由一组可以发出“1”、“0”信号的碱基对构成,而同一种生物的每个基因作为发出指令的基础单元体应都有相同数量的碱基对,以便使发出的指令序列具有相同的字长,从而维持染色质对整个生命体的统一性指令的协调,基因会通过其具有相同的字长的二进制指令序列,将遗传信息传给新的细胞并指令复制过程。复制过程包括DNA结构的拉开和转开,以及分开的两股各自形成新的另一股,合成后的DNA分子各有一新股和一旧股,由此而使细胞中诸多信息得以复制、表达、修复,从而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最近的研究表明,作为遗传物质的基因只占整个DNA质量的2%到4%,其余部分称为“无用的”或沉默的DNA,它们的用途至今是一个谜。但就理论角度分析,正常生命体中不可能储存大量多余的无用物质,DNA中除遗传物质以外的大量碱基对因此而完全可用来作为细胞维持生长与发展的功能,生命中核酸的的二进制程序指令首先应体现在对整个细胞的运算、判断、生存运作、信息储存等功能上。DNA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DNA有关,DNA中的这些信息如果不是通过有规律性地逻辑编码排序,是很容易导致表达混乱的。在这情况下,特定核苷酸序列作为表达“1”、“0”信号的二进制序列的优势就很明显了。这样,即使细胞周围的温度、酸碱度等信息也会通过二进制序列方式反馈到染色质中,而染色质就会根据所反馈信息,通过其核酸的双螺旋逻辑电路进行运算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二进制指令,实现对整个细胞的生存维持调整。
细胞还会以二进制方式将其信息储存到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表征的主要承载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蛋白质中承载着主要的生命体信息。蛋白质是一个巨大的储存器,如果把DNA看做是计算机主存的话,那么,蛋白质就是容量更为巨大的外储存器。蛋白质中的许多氨基酸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成一级结构,再经修饰加工盘旋折叠,形成蛋白质大分子。某些氨基酸分子基因的缺失或添加,会造成蛋白质功能上的对立,如丝氨酸或酪氨酸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磷酸基因的有无关系到分子活性是否存在,是否会引发随后的一连串反应,生命机体中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都与之相关。因而,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磷酸化、去磷酸化状态用于新一代计算机研制即被考虑代表二进制中的“0”、“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可作为设计二进制数字新的表达形式的出发点,美国科学家曾发现一种嗜盐细菌体内存在感光蛋白,称为BR,光照时,结构发生改变并释放出少量电荷,故尔可领先光作为触发开关,记录数字化信息。20世纪80年代,已研制出一种激光驱动BR的二维计算机存储器,据估计,可存储180亿个信息单元。科学家的这些研究并非是人为硬性规定,而应该是基于细胞体内物质所形成的天然逻辑电路。在这种情况下,染色质中DNA或RNA将信息以二进制方式储存到蛋白质中。
4、二进制程序序列可以组合出最复杂的精神方式。
计算机程序虽然只有“0”、“1”两位,但却可以在计算机上无限性地展现出图像、声音、符号、数字等各种形态信息,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计算、组合、构架,可以进行数千万亿的高速运算。因此,二进制本身是可以组合出无限丰富复杂的事物现象的,更何况目前即使大型计算机的字长也不过只有64位。既然如此,那么,作为理论上远比目前计算机更为高级的生物计算机的细胞,其主体程序将可能拥有更长的字长和更多、更佳的组合方式,自然也应该组合比计算机更能组合出复杂很多的主体程序即精神。主体程序和计算机程序并没有本质区别,它们均是程序的一种,故区别仅仅在于量度的不同,也就说当程序的字长足够多且构成种类足够支撑主体的时间,作为生命体主体程序的精神也就产生了。
由此可见,二进制虽然最为简单,但却最具有自然形成的机理基础,并能形成最高效而准确的程序序列和优化运行模式,故从各种可能性来看,细胞的主体程序将只能以二进制的方式存在,当然,这最终还是要通过“主体程序实验”才能得以验证。理解主体程序的二进制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为细胞和计算机的相互通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可使“主体程序实验”变得更加具有操作可行性。
三 主体程序实验具有可操作性
物质是信息集合体,而信息即能量。信息之所以被感知为信息,是因为其存在能量;能量之所以为能量,是因为其彰显为信息。因此,就根本性而言,宇宙所有的信息与能量完全统一的,信息的实质就是能量子(或光量子),无能量子(光量子)就无法彰显信息。信息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的无规则信息,自然界绝大部分物质都是这种信息集合体;另外一种信息则形成了具有序列性的组合即程序,其中包括主体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人为设定的被动程序)。主体程序和计算机程序具有很大的区别。(1)载体不同。主体程序的载体是生命体,计算机程序的载体是计算机本身(硬件),而生命体器件组成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计算机。(2)自主程度不同。主体程序因具有功能性、生存性、繁衍性而体现为主体,但现在所有的计算机程序则要完全依赖于人工设定的指令,而体现为被动。
主体程序与计算机程序似乎有很大区别,但主体程序与计算机程序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只不过是计算机程序的复杂程度远远不够所致。目前的计算机程序是由编程人员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是人工制成的。生命的程序则有所不同,他是自然形成的约束机制。无论用何种语言编辑计算机程序,都需要还原成机器语言,即还原成二进制代码才能够使计算机执行指令,这其实采用了逻辑电路的简单闭合运作方式,这是一种需要人工操作的被动的指令程序。而生命的指令程序则不同,它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操作的主体性程序。主体程序体现为生命精神,但精神也是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而其演化的最合理最方便的途径也只能采取最基础性的二进制方式,他们也只有通过逻辑电路的闭合运作方式,才能顺其自然演化而进行高效准确地运行其生命体。这也就是说,主体程序有可能与计算程序一样都采取了二进制的方式,故就其实质而言,生命程序与计算机程序有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如此,生命程序与计算机程应是可以互相通融并能够相互转译的。
当然,由于该实验是前所未有的超越常规性实验,是人类首次进行物质和精神之间连接探寻的实验,其实验过程可能要复杂得多,比如:数据线如何找到细胞内合理的借口并连接?细胞体内的弱电信号能否被数据线所侦测到并接受?主体程序的指令序列如何被计算机识别?等等。因此,该实验课题可能并非具有不可想象的难度,而该实验将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生命科学、材料学等前沿学科,很难单独完成。不过,该试验也可能并非想象的那么困难,人类很多问题的难点往往仅仅是理念上,一旦理念有所突破,或许这本来就是很简单的实验,只是由与受传统理论束缚而没有想到而已。一切要等待实验结果而定。
无论怎样,理论上的主体程序实验具有是可以操作的,当然这需要充分的实验验证。如主体程序存在的话,相信只要实验方法得当,我们是完全能够用计算机打开生命体中的信息库,并进而实现将主体程序复制或剪切到计算机中,从而完成主体程序实验的。
四 主体程序实验的重大意义
主体程序实验的意义极为重大,实验如能最终打开细胞或其他生命体的信息库,那么一切将迎刃而解。
主体程序实验将揭示精神之谜并完成对科学和宗教的根本性转向。科学是建立在对物质分析和运用的基础之上的,而由于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质料不同而无法通合,因此科学的物质分析是无法触及到精神等非物质层面的,换句话说:科学无法揭示精神之谜。宗教对灵魂、梦等某些精神现象的感受和理解可能真实存在,但宗教对精神的理解是建立在超自然信仰的基础上的,这种理解仅仅只能基于信仰而无法进行实证,因此同样无法揭示精神的实质。而主体程序理论则克服了科学与宗教的缺陷,如果实验成功,将完全能够揭示精神的实质,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精神的实质就是以概念为主要媒介的高级主体程序,而高级主体程序的运行就形成了人的心理活动。这样,主体程序实验就意味着人类在认知领域方面突破了科学的物质分析层面和宗教信仰,而进入到系统的信息理论层面,从而完成了对科学和宗教的根本性转向而进入崭新的意识形态时代。由此,人类完成乐对科学的华丽转身。
主体程序实验将合理性地解释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因,由此而根本性弥补了进化论的重大缺陷。主体程序理论合理性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导致生物外在进化的根本动因是基于宇宙演化而产生的主体程序,正是由于主体程内化的引领及其外化(进化)及环境的互动才导致生物由低级不断演化到高级,并最终导致人类及人类精神的产生。按照主体程序理论,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宇宙的角度解释生命和精神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突变和渐变、“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恐龙消失,等一系列难解之谜;还可以根据主体程序的最优化特征,解释“融合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问题,生物近亲繁殖并不能导致生物灭绝等问题。因此,从理论的角度和逻辑出发,由于主体程序理论的基础性理论作用,生命演化理论完全可以弥补进化论的重大缺陷。
主体程序实验的成功将意味着THSP(人类自我置换技术)工程具有现实可能性,人类将由此完成对具有35演化史的生命体质变。主体程序实验成功本身就说明了主体程序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转移到不同的载体,这就意味著人类将能够通过技术把以高级主体程序为主要内容的自我进行载体转移,从而将加快THSP工程实现的进程。主体程序实验的意义还在于:人类已在很多方面面临危机且而时间紧迫,而主体程序理论及建立于其上的THSP工程将能够根本性地解决人类危机问题。与该实验的意义和工程相比,人类的任何名利都黯然失色。
主体程序实验的成功可能使生物学、心理学及医学研究产生较大性影响并引发研究转向;实验成功说明主体程序的存在与计算机具有同一性,由此可以解读生命信号指令组成的意义,并进而可解读其完全的精神意义;计算机可以控制生命体的指令系统,进而实现对生命体医学运用及改良;可以将生命主体程序进行复制、剪切、转移,以实现永生;将开辟崭新的学科领域和以IT与生物、心理学相结合为主的综合技术研发领域,可以带动计算机、生物学、医学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研究方面,则将会直接越过人工智能研究、脑机接口阶段而处于最前沿的领先地位。
上述理论是关于主体程序实验的概括性理论,更详细理论在《在之演化》和《统一信息论》中有全面的论述。鉴于主体程序实验的复杂性和困难,也是基于该实验有可能产生对人类认识及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建议能合作筹建“主体程序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