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经历了直观、素朴、科学的三个阶段,现在已经发展至信息存在阶段。前三个阶段,自我对存在的认识层层深入,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些存在观都是将客观存在视为自我所感觉到的哪个样子,并认为客观存在都是实在的,于是将客观存在称之为物质。这是一种基于自我的狭隘认识,因为它拒不承认一切自我视野外的客观存在。信息存在观则克服了这个问题的狭隘性,它试图寻求自我视野以外的客观存在。它认为宇宙的客观存在具有两种形态——虚在(空)和实在(物),这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存在形态,其中,后一种形态是从前一种形态演化而来的。相对于人的认识,虚在是与实在相对而言的,仅仅是指它并不是个人类所能感觉的实体而已,但宇宙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虚在就是它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由于(从自我观察)虚在不具备实在的空间性而不被自我所感觉,因此,它又被自我视为空。空对于自我的感觉是不存在的,但若如此否定空的客观存在就毫无道理了,我们只能说我们无法论证空的客观存在性。空虽无空间性,但未必没有时间性,因为空的本身就代表着永恒。虚在宇宙是实在宇宙先前的一个状态,这可以由近代科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及相对论理论推导而出。
一、 虚在宇宙观的理论依据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 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霍金对于宇宙起源后10-43秒以来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他描述了宇宙的起源:最初是比原子还要小的奇点,然后是大爆炸,通过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宇宙图景理论。(参阅宇宙大爆炸_百度百科,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4565.htm)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得到了天文观测事实的支持,20世纪后一系列发现,如:星系红移、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都已经成为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特别是:星系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高温的直接遗迹。这些观测事实都使宇宙大爆炸理论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大爆炸理论尽管得到了许多证据证明,但缺少一个关键的证据:如果科学真的能证明宇宙起源于140亿前的奇点爆炸的话,那么,大爆炸之前是一个什么状态呢?从科学物质时空观来看,由于物质的质料相同,其分化速度即使极快,也难以给人类一种如此的质跃感,因此,大爆炸之前的状态只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物质实体的存在,否则,它就会因为质料的相同而不可能产生大爆炸的质跃。因此,我们只能认为奇点是超物质的存在,相对于实在和人的感知性而言,它应该是没有任何空间的虚无。但这种虚无仍然是一种存在,只不过是一种不同于物质实体的存在而已。究竟是什么存在竟能通过大爆炸从无中蜕生出宇宙万物呢?从既有的知识方式来看,相对论是目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爱因斯坦在分析有关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系统中都有相同的形式;光速不变原理,在任一惯性系中测得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相同,与光源的运动无关。依据这两个基本假设,可以推出狭义相对论的一个基本变换,即洛仑兹变换,再依据以上洛仑兹变换,可得出狭义相对论的以下结论——1、同时性的相对性;2、运动的时钟变慢;3、运动尺度缩短;4、运动速度低于光速的物质粒子不可能通过加速或速度变换而达到光速;5、物体的质量随速度增加而增大;6、质能相关性。
狭义相对论是相对人的视角而建立的相对性原理,确切地说,它应该是认识论原理,但由于其推导的过程是基于一系列物理数学公式,所以很容易给人一种真实感。事实上,相对论所揭示的时间变慢现象可以作这样的揭示:如果一个人乘坐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星际旅行时,那么他就接近了周围物体的以光速运行的信息的传播速度,这使他周围物体的信息传导到他视觉的速度变慢,但他对信息传导速度的理解仍然是基于光速的基础上的,于是,他便感觉到时间变慢了;如果他的宇宙飞船速度与光速一样,那么,同样以光速传导的信息就只剩下他达到光速时接受的信息了,其后,他便接不到任何信息了,这时,无论(在地球人看来)经过了多长时间,而他总是觉得时间还是停留在他达到光速的那一刻上,即时间停止了;若他以超光速旅行,那么,他就会追上以光速运行的以前所发生的信息,于是,时间倒流了。而在飞船速度大于或等于光速的时候,由于地球人接受不到任何关于飞船的信息,因而,地球人宁可相信这是一个无法确知的虚无事件,因而,就放弃了对此问题的认识。这样,就设定了一个光速极限原理。因此,相对论其实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问题,而事实上,物体的运行速度并不影响其物理性质,对此,广义相对论也做了理论说明。
爱因斯坦将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其内容是,所有参考系在描述自然定律时都是等效的。第二个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在任意参考系内都是不变的。第三个原理是最著名的等效原理,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完全相等作为等效原理的内容
广义相对论将狭义相对论推向了更广泛的领域,相对论是相对人的视觉而建立的,而视觉的传导依靠的是光的传导媒介,所以,爱因斯坦才依据光速不变原理提出了洛仑兹变换方式。但爱因斯坦忽视了另一个问题——信息对相对论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信息,作为自我的人类才能发现所谓的时间变慢、尺度缩短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研究信息在相对论中的作用。相对论既然在很多方面已经被证实,那么,它的应用范围自然更应该包括以光速运行的电磁波(整个电磁波所包含范围的很广,如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超高频波、调频无线电波、调幅无线电波等,所有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皆为300000km/s,其波速(v)/波长(λ)/频率(f)三者之关系为v =f × λ),而如果将电磁波的速度套用到洛仑兹变换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相对于人类自我,光速运行的电磁波是不存在空间时间的。一个没有空间时间的存在会被人类相对视为什么呢?自然会被视为虚无的空。但不具备空间时间的电磁波却为什么能被视为一种存在呢?因为,电磁波被附着了人类可感觉的信息,如果没有信息的附着,人类同样会将它们视为一种虚无的空。由此可见,信息对人类所以为的万千世界具有最基础的意义,如果没有信息,世界对于人类而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由于物质之间最终是通过物质的各种物理场来发生相互作用的,而各种物理场实质上都是统一于电磁波的,所以,以光速运行的电磁波便成为了信息传播的唯一方式,其它各种传播如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非生命体进行的信息传播其实质仍然是电磁波传播。因此,电磁波与信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方式有三种情况:电磁波与信息相互结合、不可分离;电磁波就是信息本身;电磁波与信息相互结合、但可以分离。
电磁波与信息相互结合的前两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电磁波作用于不同的物体时,相对于人类会产生不同的信息,这说明电磁波本身并不具备特定的信息,不同的物体反映到我们感觉中的信息是不同的,信息来源于客观存在的本身,但信息必须通过电磁波的激发才能够产生,也只有通过电磁波才能够传播。因此,电磁波与信息的联系只有一种情况:信息是可以脱离电磁波的,但它只有在寄寓于电磁波的时候才能够被感觉。同样,电磁波也只有在其蓄含信息的时候才能被人类意识到。相对于感觉,在电磁波与信息在分离的时候,它们均是一种虚无。但这种虚无只是由于不具备人所感觉的空间、时间存在方式而不被感觉到,因而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但它们仍然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超物质的存在,是一种虚在。
上述关于虚无的论证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局限性依据相对论而得出的结论,但若不考虑人类认识限于信息的局限性,那么,虚无的世界并非只有单纯的电磁波才能构成。因为,所谓的虚无只是相对于人的视觉而已,它完全可以是个实在,只是这种实在是以大于或等于光速运行而无法被人类所察觉,因而被视为虚无,但这种虚无可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在体。我们不妨把它与不含电磁波介质的信息统统称之为虚在。实在是可以通过光速或超光速而形成虚在的。
二、虚在宇宙观的主要观点
人类的认识仍然只局限于实在的宇宙,对于虚在仍然是个未解之迷,所以才有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换句话说,宇宙大爆炸理论其实相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而建立的。宇宙真的有一个奇点吗?从相对性原理可知,所谓的奇点不过是由于人类对光速运行物体的无法感知而提出的观点,并由此提出了奇点时间不存在而空间虚无的看法。但如果考虑到信息的相对性,那末,所谓的奇点未必就于其所描述,而仍然是一个实在的宇宙,只不过这个实在的宇宙是以光速或超光速运行因而人类无法捕获它的信息而已;而所谓的宇宙大爆炸证据也不过是相对于人类的感知局限性的证据而已。但认识就是这样,人类是不会相信一个对人类没有信息的绝对虚无的世界的存在的,人类只有在真正实现超光速的时候,才能够感知一个原来误以为虚无的世界。因此,我们勿宁设想奇点和宇宙大爆炸是真实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为存在一个大于等于光速的世界。这样,我们就能够很好地揭示宇宙大爆炸及其以前的世界。
由电磁波构成的虚无作为一种无法被人所感知的存在,恰好具备了宇宙大爆炸前奇点的所有特征。那么,这个奇点是不是就是虚在呢?如果是虚在,那么,这个奇点就必须不能具备人所感知的一切实在存在方式,即不仅不具备时间、空间,而且也不具备质量。我们已经知道,以光速运行的电磁波与信息是不存在空间时间的,并且也不存在质量(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粒子的质量来源于至今尚未被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微粒。这种微粒分布在整个空间内,它们在某些粒子周围很密集,而在另一些粒子附近则很少,正是这种聚集的密度赋予粒子以质量,因此夸克很重,电子较轻,而光子没有质量),它们的确构成了虚在的所有特征,奇点由它们构成是恰如其分的。但问题在于:构成宇宙的无穷物质的质量又存在于何处呢?其实,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式“E=mc2中找到答案(E代表能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c代表光速)。该公式告诉我们,质量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在一定条件下,宇宙的质量是可以全部转化成能量的,当宇宙的全部质量都以能量的方式存在的时候,此时宇宙便处在虚在状态。在虚在的状态下,宇宙的全部能量将以光子即能量子的形式存在。这样,宇宙的奇点就具备了虚在的所有特征。这个虚无的世界没有空间也没有实在及其质量,虽然存在以光速运行的电磁波,但由于没有任何实在,信息也无从产生,因而,相对于人的感觉能力,虚无是一个绝对无法感知的世界,它根本就是个无。虚无是一个人类无法感知的世界,但它并非不在,它是作为一个人类无法感知的存在而存在的。因而,这是一个与实在宇宙相对的虚在。这个被人类视为虚无的虚在究竟是如何产生而又如何演化的呢?这首先要搞清宇宙的演化方向问题。
根据相对论的第四个结论——运动速度低于光速的物质粒子不可能通过加速或速度变换而达到光速的结论可知,实在宇宙是不可能通过加速实在的物体而达到光速,从而实现空间虚无化的,而从实在宇宙发展的现状来看,宇宙也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正向发展的,而不是相反。这样,我们只能认为总是以光速运动而空间不存在的虚无来自于一个更加虚无的世界。人类当然不能感知这样一个更加虚无的世界,但依据相对论和信息理论,我们可以推导出这个世界的发展轨迹。
一个比只有以光速运行的电磁波构成的虚无还要虚无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依据相对论,光速是实在宇宙的速度极限,我们因此才能感知宇宙。我们已经了解了光速情况下的虚无,因此,这个更加虚无的世界只能来自于超光速的情况下。相对论是相对人的视觉而建立的,这种理论建立的本身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局限性,而宇宙也应该存在着在人的视角以外的规律性。因此,宇宙的速度状况也许没有什么限制,虚无的世界状况更不可能是由来自于实在世界的人类所能描绘的,光速的极限原理对一个虚无的世界自然也不存在什么制约作用。
这样,相对于人的认识,我们就构筑了这样一个宇宙发展模式——
1、宇宙本来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系统,虚在宇宙是以光速作为基本运行平台的,它是由等于大于光速运行的无限虚在构成,因而是一个开放的虚在宇宙,蕴藏着无限复杂的虚在,这些无限复杂的虚在也构成了无限的虚在空间,由于信息的传播媒介仍然是电磁波(或许虚在宇宙拥有超越光速的传播媒介),故时间是倒流的,这样,它的演化与实在的宇宙正好相反——由复杂到简单,是一种负向演化,所以,这个宇宙不存在始因和开端,也就是说没有时间开端。随着时间的不断到流,虚在的运行速度逐渐减低,而宇宙的构成也越来越简单,终于在140亿年前演化到了只剩下电磁波,于是,虚无的奇点便产生了。当然,这个奇点是相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而言的。这个奇点只存在瞬间,其后,它所蕴藏的无限能量开始蜕化成了低于光速运行的实在,时间开始正向流动,实在宇宙得以产生。实在宇宙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宇宙大爆炸的过程,它反方向地重复演化出了虚在宇宙在负向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存在。该宇宙观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弥补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无法解释大爆炸前图景的缺陷,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宇宙的无限性和宇宙的时间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无限一维性问题。而上述虚在宇宙的图景是相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而言的,但真实情况可能存在其它问题。因此,宇宙的模式应该作如下修订——
2、虚在宇宙不按照自然的方式而能演化出实在宇宙的唯一可能,就是虚在宇宙在负向演化的过程中受到了某种高级智慧的强大作用力的影响。在虚在宇宙中,由于时间到流(或许由于其拥有超越光速的媒介而时间正向流动),生活于其中的智慧存在不能够感知当下事情,而只能接受来自于过去的信息,但其发展历史还是正向流动的,所以他们仍然像地球人一样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因而,能够智慧地操纵或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历史。而事实上,我们也应该作这样的思考:既然实在宇宙能够反方向地重复演化出了虚在宇宙在负向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存在,那末,虚在宇宙也应该在其演化过程中形成类似于地球的甚至更为高级的智慧。这样,虚在宇宙的演化就不会只按照自然方式进行演化了,而可能深深地打上了虚在智慧的烙印,而所谓的宇宙奇点也许就是虚在智慧的杰作。虚在智慧打破了虚在宇宙的自然演化方向,阻止了虚在宇宙不断由复杂走向简单并保持了虚在宇宙的相对稳定和繁荣。如地球人将绝对静止视作不可逾越的界限一样,虚在智慧同样也将光速视作不可逾越的绝对运行平台,他们不满足于以光速作为基本运行平台的宇宙存在方式。于是,在140亿年前,他们通过高超的技术手段,将蕴涵极大能量的电磁波聚合成为了一个奇点,并造成了大爆炸生成了有限的实在宇宙。这时,宇宙将不会是单一的了,而是由实在宇宙与虚在宇宙共处于一个统一的无限宇宙中。由于宇宙大爆炸是在各个方向均等发生的,那么,所形成的实在宇宙就必然是球状的有限无边模型。大爆炸后,实在宇宙虽然在不断膨胀并不断蚕食虚在空间,所到之处与虚在宇宙也将形成一个明显的分界线,但虚在宇宙仍然是无限的,而实在宇宙也却只是一个有限的空间。
关于实在宇宙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式,爱因斯坦曾作过专门的论述。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爱因斯坦的宇宙当然是指实在宇宙,如果爱因斯坦的这一观点被证实的话,那么,关于实在宇宙与虚在宇宙将会得到充分的证明,并同时弥补了关于统一宇宙的时间、空间无限性论证的不足。
虚在宇宙观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宇宙模式,并涤荡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消极意义。不仅如此,这个宇宙观还为人类解答未解之迷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可以运用虚在宇宙理论解释一些诸如UFO、百墓大、超前预言等超常现象。
|